安东尼在贝蒂斯的总体表现不错,他也不忘在采访中“嫌弃”老东家曼联的氛围。尤其是这位巴西球星说自己单独训练的时候,没有人给他请安,所以他觉得自己在梦剧场被孤立了。贝蒂斯虽然不是什么欧洲强队,但是这支西甲队伍能够给安东尼带来安全感。此话一出,不少人嘲笑安东尼太矫情了,他在老特拉福德拿那么高的工资没有贡献,为何要求俱乐部给予他很高的需求?前巴西球星德尼尔森也谈到了这位晚辈在曼联的“遭遇”,他觉得俱乐部的环境重塑了球员的需求。德尼尔森表示:曼联容易把球员培养成“高需求者”,除了安东尼,桑乔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人物。

在德尼尔森看来,安东尼和桑乔等人加盟了红魔之后,他们首先需要面对内维尔、费迪南德与埃弗拉等人的舆论压力。虽然这些大嘴巴名宿说不出人话,但是他们富有争议的言论,总是能让球员成为媒体的焦点。对于年轻球员来说,这种不正常的“舆论款待”,容易让他们在加盟俱乐部初期,还没有在场上产生任何贡献的时候,就觉得自己是整个联赛的中心人物,那么曼联的氛围,当然容易把球员培养成“高需求者”。安东尼就是此类“高需求者”的代表,当然,德尼尔森也指出晚辈的技术问题——安东尼欠缺稳定性,包括他在贝蒂斯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。

虽说曼联在“后弗格森时代”一直都是笑话制造机,但是这家俱乐部总归是豪门的框架、强队的根基,安东尼欠缺稳定性的问题,在红魔成为不可饶恕的缺点。然而这种情况来到贝蒂斯之后,由于这家俱乐部不算强队,那就不算什么问题——只要安东尼在三场比赛当中有一场发挥好,他就是俱乐部的英雄。所以德尼尔森也强调,不管接下来安东尼怎样选择,他在技术、心态方面提升稳定性才是重中之重。德尼尔森的言论引发了不少曼联球迷的共鸣,他们认为俱乐部长期以来的“名宿文化”确实给年轻球员带来了额外的心理负担。

前曼联主帅索尔斯克亚曾在私下表示,某些名宿的言论让更衣室氛围变得紧张,甚至影响了球员的场上表现。“当你每天打开社交媒体,看到的全是批评和质疑,很难保持专注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曼联工作人员透露。由此可见,曼联容易把球员培养成“高需求者”,与俱乐部的内部外部氛围都有很大的关系。相比之下,贝蒂斯的更衣室氛围显然轻松许多。这里的球迷对成绩的期待相对理性,管理层也不会因为一两场表现不佳就对球员施加过多压力。安东尼在这里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,尽管他的技术短板依然存在,但至少他不再需要时刻担心外界的苛责。

队友和教练组给予了他更多耐心,这让他的心态逐渐稳定下来。不过,也有评论认为,安东尼的“高需求”心态并非完全由曼联的环境造成,而是现代足球运动员普遍面临的问题。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让球员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显微镜下,而年轻球员往往缺乏应对这种关注的经验。前阿森纳球星吉尔伯托·席尔瓦就指出:“现在的球员更敏感,因为他们成长的环境完全不同。我们那个时代,批评仅限于报纸和电视,而现在,任何人的一句话都可能被无限传播。”

笔者球后认为,安东尼的经历能给其他俱乐部带来一些启示——在培养年轻球员时,除了技术和战术层面的指导,心理层面的支持同样重要。曼联若想真正重回巅峰,或许该思考如何减少外界噪音对球员的影响,而不是让名宿的言论成为更衣室的另一重压力。而对于安东尼来说,在贝蒂斯找回自信后,他更需要用稳定的表现证明自己,而不仅仅是抱怨过去。安东尼的案例或许能给曼联管理层一些反思:豪门的标准固然重要,但培养球员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。如果俱乐部无法过滤外界的噪音,至少该学会在内部构建一个更健康的支持体系。毕竟,现代足球的竞争早已不局限于技战术层面,心理战同样关键。
标签: 曼联 贝蒂斯 阿森纳 德尼尔森 迪尼尔森 马克·安东尼